约翰福音五饼二鱼与其他的不同

  1. 其他福音记载门徒主动询问耶稣天黑了要怎么办;约翰福音是耶稣故意问门徒
  2. 背景:其他福音书记载的是带门徒退休;约翰福音反而强调了逾越节
  3. 约翰特别记载了众人对神迹的回应:“这真是那要到世间的先知 ”

引言

【约6:1】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
【约6:2】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
【约6:3】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
【约6:4】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
【约6:5】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
【约6:6】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
【约6:7】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
【约6:8】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
【约6:9】“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

【约6:10】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
【约6:11】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
【约6:12】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
【约6:13】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约6:14】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
【约6:15】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耶稣使五千人吃饱”这个神迹又被简称称为“五饼二鱼”的神迹,这个神迹是如此的知名,以至于在罗马时代的早期教会,基督徒间彼此相认的记号就是一个写着Xrist的鱼

当然,这并不是后代基督徒的牵强附会。五饼二鱼这个神迹的确是很重要,因为它是唯一一件在四福音中都记载了的神迹。对门徒来说,耶稣与他们共同生活时有很多痕迹,他们回忆起来耶稣的形象也是各有不同:在马太的笔下,耶稣是那位应验旧约应许的弥赛亚,在马可笔下,耶稣是那位谦卑俯就的人子,在路加笔下,耶稣则是全人类的救主。尽管使徒约翰在晚年的时候才写就了约翰福音,但当他论及这位神的儿子之时,仍然会回忆起早年间,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的这个五饼二鱼的神迹。要知道,使徒约翰在写这卷福音书时,着重于对“道”的教导,对神迹则惜墨如金(约翰只记载了八个神迹),而他特别的挑选了这个神迹告诉他的读者;其他福音书的作者也不约而同的记载了这个神迹。这只能说明,五饼二鱼的神迹在早期门徒的记忆中极为深刻,也极为重要。

在解读这个神迹时,有些自由派的学者会这样说:其实那些赶路的人自己有带食物,那个孩童主动分享出饼和鱼让这些人感到羞愧,所以当耶稣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的时候,众人自觉羞愧,就将自己带的食物拿了出来,于是这五千人就被喂饱了。所谓的五饼二鱼的神迹,其实是一个用象征手法书写的关于彼此分享的道德教导。

我们要说,在对五饼二鱼神迹的某些解读中,我们确实看到了对于分享、传递的示范。但五饼二鱼本身并不是一个象征,而是真实发生的,有时间、地点与细节记载的神迹。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四卷福音书都记载了“收拾零碎,装满了十二篮子”这件事。这个细节无法与自由派的解读相谐,尽管“十二”这个数字在犹太人的文献里不总是代表着一个准确的数字,就像我们中文的九与三,“十二篮子”我更倾向于解释为零碎装满了许许多多的篮子。如果是个人自带的食物,显然无法变得更加富裕。

饿了!

这个神迹发生时,场景是这样的:约翰记载,耶稣要渡过加利利海,到海的对面去。为什么要渡海呢?从马可的记载(可6:31)来看,在这件事之前,耶稣刚刚对门徒们进行了一次门训——把门徒两个两个的差遣出去,让他们医病、传道、赶鬼。门徒从各地回来,将所传的道、所做的事告诉耶稣。门徒们赶回来述职,又忙着医病赶鬼,以至于他们自己吃饭的功夫都没有。马可在可6:31写道:耶稣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耶稣就叫他们一起找一个山清水秀安静优美的地方(旷野)歇一歇。因此,他们渡船想要到海的对面,或许那边是一个非常好的疗养院,也可能仅仅是因为那里远离人群比较安静。

但有许多人仍然跟从着耶稣,想要听耶稣的教导,或是想要得到医治,也或者只是想要“追星”。但是他们都在跟着耶稣,太14:13和可6:33都特别的写道,那些跟从的人非常渴慕盼望耶稣,他们跑着到了海的对岸——他们原定要退休的地方。甚至,马可记载道有许多认识耶稣的人比耶稣和门徒们更早到。要知道门徒们是渡海过去,而那些跟从的人是走路过去的,这些人绕着海岸走路竟然比行船都快,足以见他们有多们渴慕想要见到耶稣。

约翰对这里并未过多的记载,但参考其他福音书的内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种情形:你刚刚工作完回到家,连饭都没得吃,这时候又有一群人登门拜访。你要接待他们,应对他们,尽可能的回应照顾你的客人。这时候,你会不会有些不耐烦呢?会不会心里盼望(也可能是热切的盼望)这些不速之客早点离开,让你能有一点点休息的时间,或者,至少先吃个饭?如果你是那种与人相处很耗费精力的人,这时候相比一定想要赶紧结束这场聚会!

耶稣的反应却似乎让门徒们很失望。马可记载说:耶稣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马太也说,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治好了他们的许多病人。然后呢?这种情形一直到日头平西!本来应该是门徒和耶稣的退休会,他们的主竟然又带着他们劳作了一天!而且太阳都要落山了,这位主竟然还没有要停下来休息的意思!有冇搞错!如果你这种非常疲劳又不停服侍的状态下,你会对耶稣说什么呢?

“主啊,我们休息休息吧!”是的,另外三卷福音书中就是这么记载的:门徒们找到耶稣,对耶稣说:主啊,赶紧叫他们散开吧,他们也该吃饭了。(太14:15,可6:35-36,路9:12)当然,这是我们根据其他三卷福音书处境化的演绎,门徒们提了一个合理的诉求:他们饿了(或许门徒们也是又累又饿了)。而耶稣呢?不仅不体恤他们的软弱,反而要求这群又累又饿而怯本以为要退休的门徒们满足这五千人的饭食!会不会觉得耶稣似乎有点过分?

但是,当我们对比来看晚年的使徒约翰对这段的记载时,却发现老约翰似乎遗漏了很多其他福音书没有的“背景介绍”。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门徒们劳累之后,又经历了一场泡汤的退休会。这当然不是约翰年纪大了,渐渐的忘记了许多细节。我想,当约翰在一生中去思考耶稣的所作所为时,他或许比其他福音书的作者,也比他年轻的时候更加能懂得耶稣的心意。对约翰来说,那些劳累、饥饿,耶稣当时好像不体恤他们,反倒强人所难要他们喂饱这五千人都不在显得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有许多人跟从耶稣,这些人“饿了”,耶稣要借着这件事告诉他们一些什么。

要告诉什么呢?我们接着向下看。

没钱!

我们需要置身于这个场景之中:疲惫的门徒们被要求要在野地中要顾及到五千人饮食,他们的主要求门徒们想办法服侍他们。“五千人”的饮食是什么概念呢?假如说,按照我们现在的物价,一个成年男子一顿饭需要花费RMB20的话,五千人就是RMB100 000,而按照圣经的记载,这五千人只是算了成年男子,如果加上妇女和孩子,这顿饭少说也要RMB200 000了。

当耶稣对你说“你去给他们吃的”的时候,你会是什么反应呢?或许你会像腓力那样。腓力计算了代价,说:以我们可见的财力,无法做到。

当时,一个人工作十天的工钱只有一两银子,二十两大致就是一个人工作两百天的工钱。我们大致估算下:2020年厦门市的人均工资是8772,如果按照平均工资的大约70%进行估算,每日的工钱大约是RMB200,那么腓力口中所说的二十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RMB40 000左右。如果像腓力他们这样随时拿出4万块做工,可见门徒们的经济状况普遍还是可以的。但是聪明的腓力迅速的计算了下,四万 vs 二十万,这显然不够啊。所以腓力对耶稣说:我们拿着手里的四万块去买馒头,就是每人只吃一口,也是不够的,这件事情我完不成。

腓力按照他自己所能想到的,已经尽可能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回应耶稣提出的难题,但他发现他实在无能为力。四万 vs 二十万,简简单单的数学,不需要太多的推理和思考,显然,四万的现款不能解决眼下二十万的困境(当然他们当时无法立即贷款或是赊账,在这里我们不是讨论经济学的问题)。或许,按照腓力的理解,他们手里的资金只能解决大致一千人左右的饭食,其他人的他们真的无能为力。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其他福音书里记载的:门徒们建议耶稣吩咐大家散开,自己去寻找吃的。门徒们对他们当前的状况做了一个最合理的评估,也似乎找到了一个合适解决之道:就是叫他们散开,拒绝耶稣对他们“不合理”的要求。

有些人会说腓力没有信心。当然,你要是这么讲也没错。但是,我觉得这里的重点不在于腓力没有信心,而在于腓力太过相信自己的判断。我要说,腓力判断的没有错:他们手头的资源无法做到。就像月初学团在做年度财务结算的时候,看着捉襟见肘的结余,我们也很难想象后续的事工如何开展。看起来,我们确实很难应对当前的困境。我们很容易会和腓力一样,面对当前的困境,拒绝掉一些开支很大的事工。开源节流,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上帝给我们多大的恩典,我们就做多大的事嘛!

俗话说,两千两银子的管家就不要想着做五千两的工。这话是不是很属灵?这些话是没有错的。上帝赐我们多少的才干,我们就尽力做好多少的事。是的,是这样!我非常认同。只是,请注意老约翰在第6节这里写道: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

试验腓力什么?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耶稣让腓力拿着四万块人民币去做二十万才能做的事,是要试验腓力什么?我们先怀揣着这个问题继续看约翰的记载。

约翰接着写道,安德烈来了。安德烈来到耶稣面前,对耶稣说,我们现在只有五个饼,两条鱼,而且还不是我们的,是一个孩童的。与腓力手握巨款相比,安德烈从孩童手中“借”来的这一点点食物更显的微不足道了!不知道当时在场的腓力会不会对安德烈说,“老安啊,你疯了吧?你这点东西一个孩子吃都不一定够,还拿来给主看,想着让五千人吃饱?你是不是累的糊涂了?”

如果你在腓力哪种处境下,你会不会有这种想法?请我们先不要像偷看了答案一样直接跳到最后,尽管我们都知道耶稣用安德烈借来的五饼二鱼成就了这个最重要的神迹。

我们先设身处境的想象一下:

也许,你处在一个充满压力的环境当中,被老板要求做一件不太能完成的事,你预期只能完成一半左右,但是,你的同事跑去跟老板说,我们可能只能完成老板要求的1%左右。这时,估计你会很不耐烦的让他离开的远远的;

也许,你要写一篇比较长的讲章,怎么思想、祷告都没有思路,也不太能厘清楚那段经文到底在讲什么,你被提醒道:先把题目写出来。这时,或许你会觉得即便题目写出来,整体的脉络也不清楚,与一篇八千字的讲章相距甚远啊;

当然,也可能是被主耶稣要求去做一件你很不愿意做的事,例如,饶恕那个你一直不愿意面对的人。我坦白说,我也面对过这样的人。讨厌对方到一种程度,只要有他的地方就没有我。但是我心里很清楚的知道,饶恕是打开我们自己内心牢笼的钥匙,主也是这样要求我们,可是我发现自己真的、真的、真的很难去饶恕那个人。

你会怎么办呢?是想腓力那样,看了看实际状况,对老板说,做不到;想了想真的写不出来没有思路,把讲道推掉;或者是,始终坚持着拒绝饶恕呢?

或者,你会像安德烈那样,拿来五个饼,两条鱼(要注意安德烈的这些食物还是从一个孩子那里拿到的)说,主啊,我只有这些了,分给众人实在不算什么。安德烈看了看实际情况,对老板说,我们尽力了,但只能完成1%;尽管写讲章没思路,还是先有多少写多少;或者,尽管安德烈仍然无法面对那个他无法饶恕的人,但他愿意踏出小小的一步,比如,借别人的手向对方表达一点点处于基督之爱的善意,比如,在主面前为他有一句的祷告。

还记得安德烈对耶稣说的话嘛?其实,安德烈在告诉基督: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只有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了。耶稣当然体恤门徒们的软弱,当门徒们尽力回应了耶稣那又大又难的要求中的一点点的时候,耶稣就借着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回应成就祂丰盛的恩典。

请注意,约翰特别记载说耶稣原知道要怎样行,他是要试验腓力。神把我们放到处境当中,祂原知道要怎样行,只是要“试验”我们,像“试验”腓力那样。

当然,安德烈的回应与“多少的才干做多少的工”这样的原则并不冲突,他与腓力的区别在于,腓力拒绝了这又大又难的事,而安德烈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成就了整个神迹。耶稣并没有用这有限的五个饼两条鱼喂饱那五千人(意思是说,这五个饼两条鱼并不是像压缩饼干、能量包或是产生了魔法那样,人只要吃一丢丢面包屑就立马变得饱足),而是藉着安德烈回应的这“五个饼两条鱼”从天上赐下更丰盛的粮食给他们吃。

吃啥?

神迹发生的过程似乎比较简单:耶稣吩咐众人坐下,祂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吃了之后,又收拾起来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装满了十二个篮子。面对那个又大又难的问题,最终结果就是,耶稣藉着安德烈似乎无济于事的“五饼二鱼”成就了这个最重要的五饼二鱼的神迹。

从约翰的记载来看,五饼二鱼神迹发生的结果,是许多人因为看到耶稣所行的,就看出来耶稣是哪位真要来的世间的先知。众人为什么这么想呢?很有可能,耶稣在旷野中赐下食物这件事让他们想到了他们世世代代回忆追溯的他们先祖在旷野中吃吗呐的故事。

当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泊,跟从神人摩西的带领前往迦南的时候,他们也遇到了食物短缺的问题,那也是一件又大又难的事。那时神如何解决的呢?神从天上降下每日的吗呐,供给以色列人四十年之久。现在发生了类似的场景,有人可以满足他们(五千人)的所需要的饮食。作为犹太人,或许很容易想到摩西与他在申命记中的教导:(申18:15)耶和华你们的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

这真是那位先知嘛?

或许当时的以色列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这位“先知”刚刚做了一件和神人摩西类似的事情,喂饱了五千人。或许他真的是神藉着摩西所应许的那位先知,那位弥赛亚。因着一个神迹,众人认出了耶稣是那位被应许的弥赛亚。然而,众人之后的反应却让人大跌眼睛:众人强逼着这位他们刚刚辨认出来,刚刚施恩与他们的弥赛亚做王。

如果只把耶稣当做一个普通人来看的话,耶稣现在正处在事业的一个小高峰:他讲道大有能力,又使人悔改,很多人都希望他再多讲一点,再多讲一点,很多教会都想要邀请他到他们那里分享;而且因着这一件神迹的作为,耶稣不仅表现出了极高的管理才干,众人也把他认作那位大有能力的弥赛亚。耶稣现在正是人气正旺,事业上升期,马上要大红大紫的时候,要抓住机会啊!想象一下,要是有更多人能够听道,会有更多人得救吧!或许众人会说,喔,这就是那位复兴厦门教会的吧!我们要推举他作为我们的领袖,让他到各个教会轮流布道,大大的使用神赐给他的恩赐,让更多人悔改得救,那时候,整个厦门肯定都遍地基督徒,哪还有什么逼迫的事,教会也不用这么躲躲藏藏了。

面对这位大有能力的神的儿子,你会这样想吗?或许当时刚刚吃饱的犹太人也是这样想的:他们强逼耶稣做王。他们要耶稣带领他们,他们那种热切盼望的心,就好像羊群没有牧人一般。只是,我要提醒你,摩西怎样对以色列人描述这位应许的先知呢?在申18:15,有一位先知要兴起像摩西,以色列人要听他的。

申18:15 耶和华你的 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

现实却好像是反着来:众人并没有顺服先知,而是要强逼他做他们的领袖,要这位先知符合他们的期待。

众人期待着什么?首先,他们期待着跟从这位大有能力的领袖可以一直有饼吃,可以不再劳碌受饿,不再有食物短缺的问题;第二,这位大有能力的先知可以有稳定的、和平的、不再有压迫和奴役的生活,他们可以安居乐业,不用再漂泊,更不用在厦门“租房做教会”,可以有一个公开的、稳定的建筑一起敬拜,这样的场景想想就会乐出来。

然而耶稣退去了,耶稣知道他们心怀鬼胎。我们稍稍向后,看耶稣自己对他们的评价,我们就知道这些人其实心里不只是单纯的认出这位弥赛亚这么简单,他们更想要利用这位弥赛亚给他们一些现实的祝福和恩慈。在本章的26节,耶稣说:这些人找他,并不是因为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

然而,我仍要提醒的是:摩西说,你们要听从他。我们要听从我们的主。

我们像这里的众人那样期待着那必朽坏的食物,然而,当末日来到,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彼后3:10)。到那时候,你所劳碌的这些必朽坏的食物还会存留嘛?耶稣说:

【约6:27】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 神所印证的。”

人子所赐下的食物是什么呢?耶稣说,这食物就是他自己。

【约6:35】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约6:51】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当然,这里耶稣说的他的肉只是一个比喻,不是指真的他的肉,要不然我们现在也吃不到了。耶稣的肉指的就是耶稣他自己。在这里,耶稣明显的在讲这样一件事:

我们要以耶稣的生命作为我们生命的粮。

以色列人的祖宗吃了从天降下的吗呐,他们还是死了;这群跟从耶稣的人,吃了从天降下的五饼二鱼,他们最终还是会死;腓力手里的有再多的钱,明天还是会缺乏;安德烈手中的五个饼两条鱼,明天还是不够满足他们饮食;你不要以为忙过这段时间,过一段就会好了,如果你不能在忙碌中得安息,在清闲的时候也不会;更不要奢望真教会有一天能不再面对逼迫,倘若那一天短暂来到,是神给我们喘息的时间,请不要忘记耶稣说过的话:人子怎样受逼迫,我们同样会受到逼迫,只是,仆人不会高过主人。

你听出来了嘛?无论你经历多么大的艰难,像是安德烈和腓力那样;或是你经历多么大的恩慈与祝福,像是这些跟从的人那样——这些都无法真正让你得到饱足。真正让我们得到满足的,只有基督,唯有耶稣,才是我们生命的粮,才能使我们不再饥饿,除此以外别无他路。

因为罪使我们的内心有一个空洞,这个空洞大到任何影响力深远的成就、不带有羞耻感的亲密关系、全心全意的投身奉献、俊美的外表、在人群中被尊崇或是让你常常感到惊喜与被爱的伙伴都无法满足,它是只留给耶稣基督的,只有神的无限与权能才能填满这个空洞。

我们里面有一个向着神虚位以待的空洞,在我们让神进来填满我们最深的渴慕之前,这个洞一直都是空着的。这个饥渴啃噬着我们,唯独神的触动才能满足,而我们也永远不会在今生得到完全的满足。即使如此,我们如果能够浅尝这种满足,就算得上是不枉此生;至于将来会得到的满足,若能略得开启,则生命可算是达到颠峰了。……这些渴慕没有被神满足之前,我们将经历空虚、痛苦、呻吟,与不满足。

毕迈可牧师《人心中的七种渴慕》序言

耶稣才是那个真正的大餐。

大餐

我们再来回顾下老约翰对这个神迹的记载。当约翰在描述这个神迹发生的时间时,与其他福音书作者不同的是,约翰特别提到“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而老约翰在描述耶稣分饼给众人的时候,也似乎忽略掉了“望着天”这句其他福音书都会提及的话,约翰笔下的耶稣就像普普通通的犹太人家中最常见的情形那样:家主拿着食物,祝谢了,就依次分给坐着的众人吃。

这个情形会让你想到什么呢?

某一个傍晚,常年在外的各种亲戚兄弟姐妹都回赶回了家里,大家其乐融融的围坐在桌子旁,桌上摆着热腾腾的家常菜,热腾腾的饺子(南方或许是汤圆、姜母鸭),或许会开着电视听央视的某个节目,或者大家都在听长辈分享过去的故事。

这些场景,会让你想到什么呢?

当老约翰回想起来,耶稣在五饼二鱼神迹时分饼给大家的一举一动,又想到那时在逾越节附近,以及耶稣与他们同在时的种种,是否更加体会当时耶稣的心呢?

【约6:53】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

这位以色列人的兄长是在说:我才是那逾越节真正的大餐,是摆在逾越节桌子上那只被杀的羔羊,是使你们得生命的羔羊。你们吃吧,你们喝吧,这只羔羊才是代替你们承受了罪的刑罚,使你们真正逾越过神公义的审判的那位。

而只有被代赎的生命,才是不会面对那真正死亡的生命;只有被代赎的生命,才能使被罪破坏的人性的一满足;只有吃耶稣的肉,喝耶稣的血,我们的生命才会与祂链接,祂的生命才会成为我们生命的粮。

当约翰写道“【约6:27】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时,是否也在请求大家反思,你所追求的是逾越节晚餐上的饼,还是逾越节上那真正的主角呢?

在这里,我也要请大家反思,你渴慕的是逾越节的零食,还是那个真正的大餐呢?

我们一同祷告。

preView
This page loaded in 0.0007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