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字 下的文章

诗读 | 旷野一棵树

《旷野一棵树》
作者:木心

渐老
渐如枯枝

晴空下
杈桠纤繁成晕
后面蓝天

其实就是死
晴着
蓝着
枯枝才清晰

远望迷迷蒙蒙
灰而起紫晕
一棵
冬之树

别的树上有鸟巢
黄丝带,断线风筝

没有


晚上背单词的时候,斜倚在沙发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醒来之后怅然若失,最近的情愫仿佛喷涌而出。最近生活挺平和,平和到似乎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无论是倏然之喜、或是怅然之悲,在人生长河之中,在漫长的时间当中都不过时云烟,转瞬而已。

Rosa Bonheur

前两天梦到了已逝的奶奶(或许是因为周二在Musee d'Orsay看到了罗萨Rosa Bonheur画像的缘故)思绪一下被带回到许多年前。奶奶和罗萨女士一样,都是极其坚强的女性。在三十年前那个动荡的年代,在六十年前那个充满着饥饿的年代,在八十年前颠沛流离的日子里,甚至是在离世前的日子里,她都始终顽强的活着。顽强地,顽强地,为了多活一天,不论眼下的境况如何。

但我并没有像她那样强烈的盼望,也没有什么坚实的动力。只是有一种“既然如此,便认真的活着罢”的无可奈何,我常想,倘若上帝明天就要取我性命,我也便欣然赴往。似乎有一种植入到灵魂根处的失望,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绝望,以至于不再抱有任何盼望。在无可避免的死亡面前,所有的光彩夺目都仿佛是都是这终曲的序章。

但与那不可知的死亡相比,可惧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上帝用七十年的序章铺就了这一曲短暂的哀鸣。就像木心诗中所写的:

其实就是死
晴着
蓝着
枯枝才清晰

蓝天越发的清澈,旷野的这枯枝就愈显悲怆。
过往愈发的耀眼,末年的这衰微就愈显凄凉。

平和的人生仿佛就是在等待衰老,等待着你对这个世界无可奈何只能任其摆布的人生。我并不后悔过往的选择,因为我知道,即便不是现在,将来的某个日子里,我也会被日复一日平凡的日常所击败。——那些靠着激情不断燃烧的岁月终将会逝去,变为如所有中年人一样,为了生计奔波,日复一日日复一日日复一日的人生。

顺服就蒙福 compliance will be rewarded(From: Agent of Shield)。可是,倘若仍存留着渴望与追求,倘若仍然不肯对命运的庸碌屈服,是否就必然面对不断地抗争,不断的失望与绝望呢?就像我奶奶那样,就像,这棵冬之树:

别的树上有鸟巢
黄丝带,断线风筝

没有

独自衰微,又何尝不是无法逃脱的命运呢?

只是,被束缚人世间的灵魂啊,何处才是你的归宿呢?

诗读 | 芹香子

《芹香子》

作者: 木心

你是夜不下來的黃昏

你是明不起來的清晨


你的語調像深山流泉

你的撫摩如暮春微雲

溫柔的暴徒,只對我言聽計從


若設目成之日預見有今夕的洪福

那是會驚駭卻步莫知所從


當年的愛,大風蕭蕭的草莽之愛

杳無人跡的荒壠破冢間

每度的合都是倉猝的野合


你是從詩三百篇中褰裳涉水而來

髧彼兩髦,一身古遠的芹香

越陌度阡到我身邊躺下


到我身邊躺下已是楚辭蒼茫了


诗读 | 十四年前一些夜

《十四年前一些夜》
作者:木心

自己的毒汁毒不死自己
好难的终于呀
你的毒汁能毒死我
反之,亦然
说了等于不说的话才是情话

白天走在纯青的钢索上
夜晚宴饮在
软得不能再软的床上
满满一床希腊神话
门外站着百匹木马
那珍珠项链的水灰的线
英国诗兄叫它永恒
证之,亦然
干了等于不干的杯才是圣杯

太古,就是一个人也没有
静得山崩地拆
今夜,太古又来
思之,亦然
静了等于不静的夜才是良夜

书读 | 《魔鬼家书》Letter 25

本篇关于喜新厌旧。

私酷鬼写到:

你那病人朝夕相处的那伙人的真正麻烦之处在于,他们纯粹是个基督教团伙。他们当然都有个人利益,但彼此间仍旧单纯以基督教信仰为纽带。

按我活在地上不多年日里对友谊的理解,大概有三种原因会让两个人成为朋友: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兴趣、或是有着共同的信仰。第一种朋友会随着年龄的成长、社会阅历的积累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点头之交笑面藏刀;有着共同兴趣的朋友关系最浅,但也最为长久,可以因某个活动招之即来,但活动过去往往也很少再联系;共同信仰的朋友最难描述,可以是生死之交,也可以淡如水,但久别重逢之时常常不觉别离了许久。

信仰是一个跨越时空的纽带,因着一主、一信、一洗、一神,让各族、各方、各民彼此连接,无论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

宗教改革最根本的诉求就是:让基督教回到使徒和教父时代那样纯粹的基督信仰。唯独圣经、唯独基督、唯独信心、唯独恩典、唯独神的荣耀,这是最初使徒和教父们所传承下来的信仰。而人心总是不满足,想要在这些东西上添一些什么:比如,信心和律法——尽管保罗从很早就开始驳斥这些;比如,圣经和风俗;比如:

基督教和危机、基督教和新心理学、基督教和新秩序、基督教和信仰疗法、基督教和灵媒研究、基督教和素食主义、基督教和简化英语拼写运动等等。

魔鬼写道:

如果他们非要做基督徒不可,那至少让他们做有特色的基督徒。

推崇原教旨主义者的笔者,始终认为偏离了原始定义——比如冠之以“特色”——本质上是另一个东西了。比如,法式中餐不是中餐;中式西餐也不是西餐……

当然魔鬼是洞察人心的,私酷鬼继续写到:

喜新厌旧是我们在人类心灵里制造出来最有价值的情绪之一——它可以引发宗教异端、政见短视、夫妻不贞、朋友失信,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类生活在时间里,而且要按照一定的先后次序来体验真实。因此,为了进一步体验真实,他们就必须经历很多不同的事情,换句话说,他们必须经历变化。……挖空心思地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把变化和永恒结合起来,造出一种我们称之为节律的东西,以此来满足这两种喜好。


三个月之后再次捡起这篇草稿时,对“喜新厌旧”这个主题有了异样的理解。

我完全认可人类心灵里对变化的渴望:当每日的生活变得单调与重复之时,就渐渐变得乏味;曾经美好的风景开始流于平常,曾经对工作的兴趣与渴望开始被日复一日的劳作磨平,不断重复的每日生活也渐渐的失去光彩。

平凡并不足为惧,日复一日的重复才最可怕。当一切都开始一成不变之时,就开始渴求一些变化,一些称之为“新鲜感”的东西。这种情绪被魔鬼挑逗夸大,就会在心中渐渐滋生出对“永无止尽、毫无规律变化地”欲望。这是堕落的起头。

如果我们(魔鬼)玩忽职守,人们不仅会在今年一月份的雪花,今天早晨的日出,今年圣诞节的李子布丁里体会到新鲜和熟悉相互交织带来的满足感,而且会陶醉其中。

魔鬼的头脑比我们更加懂得这其中的奥秘:

首先,它在削减快乐的同时助长了欲望。新鲜感所带来的快乐从本质上说,比其他任何事物更易受到收益递减率的支配。……其次,越是对新奇贪得无厌,就会越快的耗尽所有纯真快乐的资源,然后就会转而渴望那些受到仇敌禁止的快乐上去。

私酷鬼诚然是对的。新鲜感所带来的快乐比其他任何事物都容易失去。当不断寻找新鲜感之后,人终会变得乏味,开始无法忍受现状——直到,想要推翻维持现状的所有。

前几个月中,生活的乐趣被每天不断尝试的新的饭菜所承包。但这种乐趣在两个月后“智力枯竭”的焦虑所笼罩;而后,新鲜感被工作make progress所代替,可当工作遇到瓶颈,那种挫败感所带来的难过也是成倍的……

人总是不容易被长久的满足。欲望(哪怕是正常的欲望)就像一个无底的黑洞,你永远也无法填满,当你望向它时,只觉得深不见底的恐惧。

谁能满足这无尽的欲望呢?谁能填满这黑洞呢?

很遗憾,路易斯并未直接给出答案,也为给出面对这种“不满足感”的解药。他只是写到:

据我所知,希望人们在考虑哪些被提到做面上的行动方案之时,先去问一件非常简单的问题:这是否符合公义?这是否审慎有智慧?这样可行吗?而我们若能让人不断的问“这是否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潮流?这是进步还是倒退?这是历史前进的方向吗?”,人们就会忽略那些有价值的问题。

前一段上课时,发现圣经给许许多多“情绪和欲望问题”了一个相似的解药(当然细节上有所不同以及这不是唯一一剂解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上帝要求人所当尽的本分。乍看圣经似乎答非所问,但千百年来的实践以及圣徒的传承向我确证,圣经中远超人的智慧。也正如路易斯所写,首先要考虑的并非是这个变化的时代,而是那个不变的永恒

但谁知道呢?或许在不断地经历与信仰实践之中才会愈发的确信。May God help us。

Week19-20 Jonah@Rennes | Allemagne et reste

德国之行大概长这样(右侧):

W19-1.jpg

从巴黎出发->慕尼黑->纽伦堡->莱比锡->维滕堡(路德故居)->最后到柏林。刚到慕尼黑的时候,很不适应,第二天稍稍缓过来之后才慢慢进入状态。

比较开心的是在纽伦堡和莱比锡,等到了柏林的时候已经有些疲惫了,并没有在柏林走很多地方。不过柏林和慕尼黑都值得a second visit。慕尼黑是一座古典与现代分割的城市:古典的地方很古典,现代的居住区又极其现代(后现代风格十足),而柏林则是现代与古代交融的城市(防杠:仅限市中心我走过的部分),在许多古典的建筑中总能看到极具现代的生活,柏林的建筑也确实让我着迷。

所见所闻太多,也有太多震撼和触动,需要时间慢慢消化。先按倒序放一些在柏林的照片集锦(划水)罢。

这一个是前一天在维滕堡路德故居:

(大概率会陆续在视频号更新照片集锦——如果我记得的话)

Week20基本处在节后综合症的恢复期……除了累就是大脑空空不知何所忆,所以就不另开一篇了。

Week18 Jonah@Rennes | Dinan et Saint-Malo

从这周开始两周的假期。

先是在家美美的补了觉,睡饱睡足之后,想着先去附近的什么地方逛逛。布列塔尼(Bretagne)曾经也是个公国,有着跟法兰西不一样的历史与风情。

第一站是Dinan,选这里是因为这个小镇保留了最为完善的中世纪建筑(在布列塔尼地区而言),而且最重要的从雷恩出发火车只要一个小时。这让我完全可以早去晚归,不用考虑住宿的问题。

W18-1.jpg

最吸引我的是古色古香的Basillique和Eglise,被纷繁的建筑与建筑背后信仰的表达所吸引。或许在中世纪的千年里,小镇上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简单、平凡却又充满神圣。

在朱兹乌尔街(Rue de Jerzual)上遇见一位艺者。孤陋寡闻的我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乐器……

哦对了,后来去参观Dinan的城堡(le chateau de Dinan)时候,向“公爵”借了厕所。也算是不虚此行,留下了另类的“XX到此一游”罢!

休息一天后,决定再走远一点,向北选择了Saint-Malo。

一出车站就看到写着“欧洲海滨” (Esplanade de l'Europe ),这种海边城市的感觉让我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厦门。

W18-2.jpg

或许是之前在海边生活的缘故,抑或Saint-Malo的商业化太严重,抑或游客太太太多。走在城市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觉得人山人海好想赶紧离开。

直到我遇到了在人群中静静守候着这座城市的Cathédrale Saint Vincent:

W18-3.jpg
这座海边的主教堂外壁已经被常年的海风吹地日渐腐蚀,内部的岩石雕刻也大多有残缺。但这并不能遮掩它近千年的历史和韵味。

墙壁上繁复经典的法兰西式彩窗映射出天堂的多姿多彩却又柔和可亲的眩目,坐在这座罗马-哥特式的教堂里,不由得被其宏大所折服。与穹苍相比,人类不过是渺小无比,宛如烟尘,转瞬即逝的存在。

若永恒不再,这苦难的世间又有何意义呢?

只需抬头,从尘世的自我悲悯中稍稍喘息,去仰望那不远处的天空,谁的心中不会燃起敬畏之情呢?

Week17 Jonah@Rennes | la semaine précédant les vacances

放假前的一周当然是卯足了劲工作了!

跟Ph和Cor汇报了工作,以及(为了以后偷懒)写了一个小小的计算动力学的工具:

W17.png

我的目标是:等我以后(万一)做老板了,让我的学生只需要负责实验做好,动力学的计算交给程序。(hope so)

这个目标也就是想想了,动力学很复杂。虽然这个搞懂了,我现在在做的这个系统还是没搞懂……智力有限,大概我是当不成老板了。

p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