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 Liu 发布的文章

Week3 Jonah@Rennes | Bon appétit

Covid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烧退了之后,前两天觉得有些头懵,无法集中注意力,怀疑是自己高血压,就听了会儿书,休息了;后来觉得自己实在是闲不住,周三起就又跑去上班了。截止上班时,除了咳嗽尚未离去,其他的都觉得还OK,没有什么明显后遗症。除了:
容易累。
这点很明显,上班的时候走来走去一会儿就觉得累了。中午午睡一会儿,colleague关心我是不是feel bad,我解释说只是有点tired。这几天一直都是早早的下班回家,吃了晚饭就躺床上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

食欲倒是恢复的很好,去了两三趟亚超,买了川味的各种食物,再用调料拌着自己做食物,也是nice的很。

周天去了l'eglise Christ pour tous,略略失望这是一个法语教会,但是会友基本都能说英文,早上为我翻译的姐妹来自England(but she grows up in this church),口音很纯正也容易理解,很感恩。

W3-1.png
聚会结束有家庭献唱,这一大家子都是Christian。很羡慕,希望我未来的家庭也能够成为“As for me and my household, we will serve the LORD”的一家。God help me.

下午和教会一起去海边参加了洗礼,驱车一个半小时差不多到了营地、享用了典型的French food(么拍照),味道很不错(看来平时我觉得难吃只是因为没吃到好吃的),法国人对食物还是很讲究的。除了正餐还有dessert,一顿饭能吃一个半小时,真的很French。

W3-2.png
W3-3.png
baptism in the sea.

教会的法国男人大多保持着童心,来到大海边,无论老幼都一股脑的冲进了海里。swimming,playing,just like a kid。姐妹们倒也是很开心地看着男人们乱耍。

W3-4.png
载我过来的叔叔看着快60了,看见大海后,也是迅速的换上swimming suit冲了进去,玩够了才回来。
坦白讲,小朋友们不如大人会玩。

Pastor David跟我说,在Rennes找一个纯英文的教会都很难,更不用说中文的了。我觉得也是,或许应该改变下想法,开始认真考虑学习法语,融入本地教会了。

这周还与Philippe认真讨论了实验,找到了需要的chemicals和equipments,周一过去应该会开始实验。new subject, need to learn so many things.

下周还有一门BC课程要开课,求主给我力量能够协调好时间,不虚度光阴(以及需要认真考虑如何系统的学习法语的事)。

Bon appétit!

Week2 Jonah@Rennes | Survive from COVID+

请勿将本文用于任何段落、文字用于医学指导,作者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概不负责。

第二周本准备要开开心心享受我的工作生活。

周一的阳光是明媚的,有一点点流鼻涕,不知道是COVID还是普通感冒,就找来实验室的autotest测了:negatif;下班路上拿着到手的工资💰顺带补充了食物。

W2-1.jpg
法国的说明书很简单:一条杠:Negatif;两条杠:Positif(这几个autotest都是浙江产的)

到办公室规律之后,和同事之间也渐渐熟络起来。周二中午就开心地和Guilhem聊起了他的实验,他邀请我看了怎么做微电极UME,工作站以及两个broken English speaker闲聊起了各自的hometown和爱好;

谁知到了周二晚,开始有点咽喉痛,周三早上感觉不太舒服,量了体温有些低烧。写信告诉Corrine说请她帮忙找一些autotest。到办公室之后赶紧测试:我也成了“两道杠”的人(COVID+)。

W2-2.png
Manual上写的需要十五分钟左右,我在十分钟的时候拍摄,所以C线不太明显,按照说明书显然已经COVID+

Corrine嘱咐我Easy,回家好好休息七天,有症状就吃点药。同事Yiran担心我不知道买什么药,就写下了药品名字和规格给我,让我需要的时候拿着便签找pharmacy。

从周三(13)到今日(周天晚),COVID的各种症状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又很快的走去:13-15号,连着三天发烧。

第一天,体温从37.5 ---> 38.8 直逼39但没上;

第二天,体温时升时降,一直都在发烧;担心发烧太久损伤器官,趁下午状态稍好时去市里的pharmacy买了退烧药:1000 mg规格的Doliprane(按成分中文名估计叫扑热息痛);半夜温度上来的时候有用一粒,很快下去;

W2-3.jpg
没见过世面的我第一次见这么大个的退烧药

第三天,中午发现自己又蹭蹭蹭烧起来了,决定持续用退烧药,按照药剂师建议6 h/pcs的使用,效果很明显,温度降下去后,意识也清醒很多;

第四天是周六,本以为连续24 h的大剂量退烧药已经是极限,怎知COVID就是要挑战极限?下午跟父母打完电话,晚上温度又刷的上来了,但是没上38。犹豫了下决定减量用药,服用了半粒约500 mg的Doliprane,过了段时间温度下来。这一批次应该是清理战场时留下的散兵游勇吧?

之后的症状基本就是咳嗽、鼻塞,没有监测(及察觉)到异常体温。

按我父母话讲:这些炎症都不算大事,吃点消炎药过几天就好了。

W2-4.png
路上的樱花开了,春天到了。

第五天是复活节,自我隔离期间没有去教会,参加线上。傍晚的精神状态感觉恢复大半(虽然脑袋还是有些懵)出去走了走,逛了中超,买了速食面皮、速食米粉以及河南挂面,回来一顿狂吃(然后嗓子更痛了起来)。

啊,所谓的乡愁,就是想念家乡的食物和味道了吧?

哦,除了COVID之外还做了一点点事情,倒也流水账式的记录下罢:

  1. 觉得下班之后时间太长了(六点下班,九点半天才黑,在此之间又不工作),就报名了一个课程,免得自己虚度光阴;
  2. 由于虚弱,难得的躺床上好几天。就找出Kindle,在半睡半醒之间、有精神的时候读完了本小书;
  3. 稍微有点力气的时候把家里简单打扫了打扫,做家务也能让人神清气爽;
  4. 中间还约了牧师,虽然我没什么力气讲话;
  5. 烧的不是很严重的时候邮件确定了下个月的住处,很感激Philippe的support!

Week1 Jonah@Rennes | Parce qu'il vit

第一周遇到了许多糟心的事:倒时差、语言、适应、RDV、以及关系;
在经过漫长的祷告之后,觉得还是要总结下感恩的事。不开心的事就随风散去吧,多留些空间记下生命中的美好。

数来也是有许多:

1. Long Journey

W1-1.jpg
艰难的前往浦东机场(PVG)之旅。

路上有个小插曲,一个小哥在机场大巴上被通知航班取消了,结果被拦在机场门口,悻悻而归。

W1-2.jpg
飞机在韩国仁川机场经停前的夜景(想来我也是去过韩国的人了🤭)

W1-3.jpg
破晓

W1-4.jpg
姗姗来迟的黎明

W1-5.jpg
顺利入境后,发现巴黎机场(CDG)的的指示牌是法、英、中三语。
我的紧张缓解许多,几乎不用问路就可以找到下一航班的登机口。

我在云中,云在我里的法航第二趟航班。

2. Satisfied Accommodation

W1-6.jpg
W1-7.jpg
住宿环境没什么可说的,放两张不同时间从阳台拍的风景。
(想去知乎回答一波:生活在风景区一样的地方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不过后面应该会搬到离学校更近一些的地方去

3. Beautiful Church

W1-9.jpg
周天去了一座很古老的教堂.
听不懂法语,但基本能follow他们的流程,发现是一间Evangelical教会,很感恩自己在地图上随便挑了一间就撞到了。被最后的一首《Parce qu'il vi(因他活着)》感动到,忽然有点理解了启示录中所说的,那时候万国、万族、万民齐来敬拜的场景。
结束的时候一位接待帮我联系到了English Church,我也成功联系到牧师。

4. Negatif is Positive

W1-10.jpg
抗原检测阴性
身边的同事接连Covid阳性,尽管我没有任何症状,周五还是去办公室测了下,发现是阴性的。Everyone relieves.

5. Nicely Colleagues

身边的同事都挺nice,有叫着一起打牌和吃饭,但因为我第一周有太多的rdv,也总是缺席他们的活动。

最后,想以法文的《Parce qu'il vit》来结束:

Parce qu’Il vit, je n’ai rien à craindre,
Mes lendemains sont assurés;
Entre Ses mains, Il tient ma vie,
Pour ce temps et l’éternité, je sais qu’Il vit!

God Help me.

爱情是颗树

《爱情是颗树》
作者:木心

我是
锯子
上行
你是
锯子
下行
合把那树锯断
两边都可
见年轮
一堆清香的屑
锯断了才知
爱情是棵树
树已很大了


下午比较空闲,翻看起之前的文字。那些年撕心裂肺时写下的铅块,至今读起来仍然隐隐作痛——像是一个久未愈合的疮口,纵然可以选择性的无视它,舒缓那时隐时现的疼痛。但只要触及,它骤然嘶吼着展露出可怖的面貌。

爱情像是一棵树,你我都是锯子,当两个人“合力”终于见到年轮、嗅到清香的屑时,这棵大树已经倒了。或许是由于过往的经历,对爱情总是有种莫名其妙绝望,不知道木心先生在写下此诗时是否和我有相似的感受。

处在爱情中人常常感受不到,看不到爱情的年轮,嗅不到生长的气息,只是不断地不断地用力锯呀锯呀,上行、下行,不断地不断地折磨着这棵树,直到这棵树奄奄一息才肯作罢,口中喃喃道:这不是我期待的爱情。

是呀,我期待的爱情是什么样呢?可能很早开始就已经了无期待了罢。

我经历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更多的理解,忍耐,舍己与饶恕,沉甸甸饱含了欢欣与泪水。不知道什么时候两个人才会停下来,洒水,浇灌使之成长;但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总会有那么一天,两个人都成熟的相爱,陪着这棵大树成长。one day.

我无法确定那源头之爱也是如此的,但至少,当我再想到那位说“祂爱世人”的时候,我开始知道,这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

约翰福音六:1~15 耶稣是生命的粮

约翰福音五饼二鱼与其他的不同

  1. 其他福音记载门徒主动询问耶稣天黑了要怎么办;约翰福音是耶稣故意问门徒
  2. 背景:其他福音书记载的是带门徒退休;约翰福音反而强调了逾越节
  3. 约翰特别记载了众人对神迹的回应:“这真是那要到世间的先知 ”

引言

【约6:1】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
【约6:2】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
【约6:3】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
【约6:4】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
【约6:5】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
【约6:6】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
【约6:7】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
【约6:8】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
【约6:9】“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

【约6:10】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
【约6:11】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
【约6:12】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
【约6:13】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约6:14】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
【约6:15】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耶稣使五千人吃饱”这个神迹又被简称称为“五饼二鱼”的神迹,这个神迹是如此的知名,以至于在罗马时代的早期教会,基督徒间彼此相认的记号就是一个写着Xrist的鱼

当然,这并不是后代基督徒的牵强附会。五饼二鱼这个神迹的确是很重要,因为它是唯一一件在四福音中都记载了的神迹。对门徒来说,耶稣与他们共同生活时有很多痕迹,他们回忆起来耶稣的形象也是各有不同:在马太的笔下,耶稣是那位应验旧约应许的弥赛亚,在马可笔下,耶稣是那位谦卑俯就的人子,在路加笔下,耶稣则是全人类的救主。尽管使徒约翰在晚年的时候才写就了约翰福音,但当他论及这位神的儿子之时,仍然会回忆起早年间,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的这个五饼二鱼的神迹。要知道,使徒约翰在写这卷福音书时,着重于对“道”的教导,对神迹则惜墨如金(约翰只记载了八个神迹),而他特别的挑选了这个神迹告诉他的读者;其他福音书的作者也不约而同的记载了这个神迹。这只能说明,五饼二鱼的神迹在早期门徒的记忆中极为深刻,也极为重要。

在解读这个神迹时,有些自由派的学者会这样说:其实那些赶路的人自己有带食物,那个孩童主动分享出饼和鱼让这些人感到羞愧,所以当耶稣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的时候,众人自觉羞愧,就将自己带的食物拿了出来,于是这五千人就被喂饱了。所谓的五饼二鱼的神迹,其实是一个用象征手法书写的关于彼此分享的道德教导。

我们要说,在对五饼二鱼神迹的某些解读中,我们确实看到了对于分享、传递的示范。但五饼二鱼本身并不是一个象征,而是真实发生的,有时间、地点与细节记载的神迹。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四卷福音书都记载了“收拾零碎,装满了十二篮子”这件事。这个细节无法与自由派的解读相谐,尽管“十二”这个数字在犹太人的文献里不总是代表着一个准确的数字,就像我们中文的九与三,“十二篮子”我更倾向于解释为零碎装满了许许多多的篮子。如果是个人自带的食物,显然无法变得更加富裕。

饿了!

这个神迹发生时,场景是这样的:约翰记载,耶稣要渡过加利利海,到海的对面去。为什么要渡海呢?从马可的记载(可6:31)来看,在这件事之前,耶稣刚刚对门徒们进行了一次门训——把门徒两个两个的差遣出去,让他们医病、传道、赶鬼。门徒从各地回来,将所传的道、所做的事告诉耶稣。门徒们赶回来述职,又忙着医病赶鬼,以至于他们自己吃饭的功夫都没有。马可在可6:31写道:耶稣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耶稣就叫他们一起找一个山清水秀安静优美的地方(旷野)歇一歇。因此,他们渡船想要到海的对面,或许那边是一个非常好的疗养院,也可能仅仅是因为那里远离人群比较安静。

但有许多人仍然跟从着耶稣,想要听耶稣的教导,或是想要得到医治,也或者只是想要“追星”。但是他们都在跟着耶稣,太14:13和可6:33都特别的写道,那些跟从的人非常渴慕盼望耶稣,他们跑着到了海的对岸——他们原定要退休的地方。甚至,马可记载道有许多认识耶稣的人比耶稣和门徒们更早到。要知道门徒们是渡海过去,而那些跟从的人是走路过去的,这些人绕着海岸走路竟然比行船都快,足以见他们有多们渴慕想要见到耶稣。

约翰对这里并未过多的记载,但参考其他福音书的内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种情形:你刚刚工作完回到家,连饭都没得吃,这时候又有一群人登门拜访。你要接待他们,应对他们,尽可能的回应照顾你的客人。这时候,你会不会有些不耐烦呢?会不会心里盼望(也可能是热切的盼望)这些不速之客早点离开,让你能有一点点休息的时间,或者,至少先吃个饭?如果你是那种与人相处很耗费精力的人,这时候相比一定想要赶紧结束这场聚会!

耶稣的反应却似乎让门徒们很失望。马可记载说:耶稣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马太也说,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治好了他们的许多病人。然后呢?这种情形一直到日头平西!本来应该是门徒和耶稣的退休会,他们的主竟然又带着他们劳作了一天!而且太阳都要落山了,这位主竟然还没有要停下来休息的意思!有冇搞错!如果你这种非常疲劳又不停服侍的状态下,你会对耶稣说什么呢?

“主啊,我们休息休息吧!”是的,另外三卷福音书中就是这么记载的:门徒们找到耶稣,对耶稣说:主啊,赶紧叫他们散开吧,他们也该吃饭了。(太14:15,可6:35-36,路9:12)当然,这是我们根据其他三卷福音书处境化的演绎,门徒们提了一个合理的诉求:他们饿了(或许门徒们也是又累又饿了)。而耶稣呢?不仅不体恤他们的软弱,反而要求这群又累又饿而怯本以为要退休的门徒们满足这五千人的饭食!会不会觉得耶稣似乎有点过分?

但是,当我们对比来看晚年的使徒约翰对这段的记载时,却发现老约翰似乎遗漏了很多其他福音书没有的“背景介绍”。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门徒们劳累之后,又经历了一场泡汤的退休会。这当然不是约翰年纪大了,渐渐的忘记了许多细节。我想,当约翰在一生中去思考耶稣的所作所为时,他或许比其他福音书的作者,也比他年轻的时候更加能懂得耶稣的心意。对约翰来说,那些劳累、饥饿,耶稣当时好像不体恤他们,反倒强人所难要他们喂饱这五千人都不在显得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有许多人跟从耶稣,这些人“饿了”,耶稣要借着这件事告诉他们一些什么。

要告诉什么呢?我们接着向下看。

没钱!

我们需要置身于这个场景之中:疲惫的门徒们被要求要在野地中要顾及到五千人饮食,他们的主要求门徒们想办法服侍他们。“五千人”的饮食是什么概念呢?假如说,按照我们现在的物价,一个成年男子一顿饭需要花费RMB20的话,五千人就是RMB100 000,而按照圣经的记载,这五千人只是算了成年男子,如果加上妇女和孩子,这顿饭少说也要RMB200 000了。

当耶稣对你说“你去给他们吃的”的时候,你会是什么反应呢?或许你会像腓力那样。腓力计算了代价,说:以我们可见的财力,无法做到。

当时,一个人工作十天的工钱只有一两银子,二十两大致就是一个人工作两百天的工钱。我们大致估算下:2020年厦门市的人均工资是8772,如果按照平均工资的大约70%进行估算,每日的工钱大约是RMB200,那么腓力口中所说的二十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RMB40 000左右。如果像腓力他们这样随时拿出4万块做工,可见门徒们的经济状况普遍还是可以的。但是聪明的腓力迅速的计算了下,四万 vs 二十万,这显然不够啊。所以腓力对耶稣说:我们拿着手里的四万块去买馒头,就是每人只吃一口,也是不够的,这件事情我完不成。

腓力按照他自己所能想到的,已经尽可能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回应耶稣提出的难题,但他发现他实在无能为力。四万 vs 二十万,简简单单的数学,不需要太多的推理和思考,显然,四万的现款不能解决眼下二十万的困境(当然他们当时无法立即贷款或是赊账,在这里我们不是讨论经济学的问题)。或许,按照腓力的理解,他们手里的资金只能解决大致一千人左右的饭食,其他人的他们真的无能为力。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其他福音书里记载的:门徒们建议耶稣吩咐大家散开,自己去寻找吃的。门徒们对他们当前的状况做了一个最合理的评估,也似乎找到了一个合适解决之道:就是叫他们散开,拒绝耶稣对他们“不合理”的要求。

有些人会说腓力没有信心。当然,你要是这么讲也没错。但是,我觉得这里的重点不在于腓力没有信心,而在于腓力太过相信自己的判断。我要说,腓力判断的没有错:他们手头的资源无法做到。就像月初学团在做年度财务结算的时候,看着捉襟见肘的结余,我们也很难想象后续的事工如何开展。看起来,我们确实很难应对当前的困境。我们很容易会和腓力一样,面对当前的困境,拒绝掉一些开支很大的事工。开源节流,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上帝给我们多大的恩典,我们就做多大的事嘛!

俗话说,两千两银子的管家就不要想着做五千两的工。这话是不是很属灵?这些话是没有错的。上帝赐我们多少的才干,我们就尽力做好多少的事。是的,是这样!我非常认同。只是,请注意老约翰在第6节这里写道: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

试验腓力什么?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耶稣让腓力拿着四万块人民币去做二十万才能做的事,是要试验腓力什么?我们先怀揣着这个问题继续看约翰的记载。

约翰接着写道,安德烈来了。安德烈来到耶稣面前,对耶稣说,我们现在只有五个饼,两条鱼,而且还不是我们的,是一个孩童的。与腓力手握巨款相比,安德烈从孩童手中“借”来的这一点点食物更显的微不足道了!不知道当时在场的腓力会不会对安德烈说,“老安啊,你疯了吧?你这点东西一个孩子吃都不一定够,还拿来给主看,想着让五千人吃饱?你是不是累的糊涂了?”

如果你在腓力哪种处境下,你会不会有这种想法?请我们先不要像偷看了答案一样直接跳到最后,尽管我们都知道耶稣用安德烈借来的五饼二鱼成就了这个最重要的神迹。

我们先设身处境的想象一下:

也许,你处在一个充满压力的环境当中,被老板要求做一件不太能完成的事,你预期只能完成一半左右,但是,你的同事跑去跟老板说,我们可能只能完成老板要求的1%左右。这时,估计你会很不耐烦的让他离开的远远的;

也许,你要写一篇比较长的讲章,怎么思想、祷告都没有思路,也不太能厘清楚那段经文到底在讲什么,你被提醒道:先把题目写出来。这时,或许你会觉得即便题目写出来,整体的脉络也不清楚,与一篇八千字的讲章相距甚远啊;

当然,也可能是被主耶稣要求去做一件你很不愿意做的事,例如,饶恕那个你一直不愿意面对的人。我坦白说,我也面对过这样的人。讨厌对方到一种程度,只要有他的地方就没有我。但是我心里很清楚的知道,饶恕是打开我们自己内心牢笼的钥匙,主也是这样要求我们,可是我发现自己真的、真的、真的很难去饶恕那个人。

你会怎么办呢?是想腓力那样,看了看实际状况,对老板说,做不到;想了想真的写不出来没有思路,把讲道推掉;或者是,始终坚持着拒绝饶恕呢?

或者,你会像安德烈那样,拿来五个饼,两条鱼(要注意安德烈的这些食物还是从一个孩子那里拿到的)说,主啊,我只有这些了,分给众人实在不算什么。安德烈看了看实际情况,对老板说,我们尽力了,但只能完成1%;尽管写讲章没思路,还是先有多少写多少;或者,尽管安德烈仍然无法面对那个他无法饶恕的人,但他愿意踏出小小的一步,比如,借别人的手向对方表达一点点处于基督之爱的善意,比如,在主面前为他有一句的祷告。

还记得安德烈对耶稣说的话嘛?其实,安德烈在告诉基督: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只有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了。耶稣当然体恤门徒们的软弱,当门徒们尽力回应了耶稣那又大又难的要求中的一点点的时候,耶稣就借着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回应成就祂丰盛的恩典。

请注意,约翰特别记载说耶稣原知道要怎样行,他是要试验腓力。神把我们放到处境当中,祂原知道要怎样行,只是要“试验”我们,像“试验”腓力那样。

当然,安德烈的回应与“多少的才干做多少的工”这样的原则并不冲突,他与腓力的区别在于,腓力拒绝了这又大又难的事,而安德烈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成就了整个神迹。耶稣并没有用这有限的五个饼两条鱼喂饱那五千人(意思是说,这五个饼两条鱼并不是像压缩饼干、能量包或是产生了魔法那样,人只要吃一丢丢面包屑就立马变得饱足),而是藉着安德烈回应的这“五个饼两条鱼”从天上赐下更丰盛的粮食给他们吃。

吃啥?

神迹发生的过程似乎比较简单:耶稣吩咐众人坐下,祂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吃了之后,又收拾起来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装满了十二个篮子。面对那个又大又难的问题,最终结果就是,耶稣藉着安德烈似乎无济于事的“五饼二鱼”成就了这个最重要的五饼二鱼的神迹。

从约翰的记载来看,五饼二鱼神迹发生的结果,是许多人因为看到耶稣所行的,就看出来耶稣是哪位真要来的世间的先知。众人为什么这么想呢?很有可能,耶稣在旷野中赐下食物这件事让他们想到了他们世世代代回忆追溯的他们先祖在旷野中吃吗呐的故事。

当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泊,跟从神人摩西的带领前往迦南的时候,他们也遇到了食物短缺的问题,那也是一件又大又难的事。那时神如何解决的呢?神从天上降下每日的吗呐,供给以色列人四十年之久。现在发生了类似的场景,有人可以满足他们(五千人)的所需要的饮食。作为犹太人,或许很容易想到摩西与他在申命记中的教导:(申18:15)耶和华你们的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

这真是那位先知嘛?

或许当时的以色列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这位“先知”刚刚做了一件和神人摩西类似的事情,喂饱了五千人。或许他真的是神藉着摩西所应许的那位先知,那位弥赛亚。因着一个神迹,众人认出了耶稣是那位被应许的弥赛亚。然而,众人之后的反应却让人大跌眼睛:众人强逼着这位他们刚刚辨认出来,刚刚施恩与他们的弥赛亚做王。

如果只把耶稣当做一个普通人来看的话,耶稣现在正处在事业的一个小高峰:他讲道大有能力,又使人悔改,很多人都希望他再多讲一点,再多讲一点,很多教会都想要邀请他到他们那里分享;而且因着这一件神迹的作为,耶稣不仅表现出了极高的管理才干,众人也把他认作那位大有能力的弥赛亚。耶稣现在正是人气正旺,事业上升期,马上要大红大紫的时候,要抓住机会啊!想象一下,要是有更多人能够听道,会有更多人得救吧!或许众人会说,喔,这就是那位复兴厦门教会的吧!我们要推举他作为我们的领袖,让他到各个教会轮流布道,大大的使用神赐给他的恩赐,让更多人悔改得救,那时候,整个厦门肯定都遍地基督徒,哪还有什么逼迫的事,教会也不用这么躲躲藏藏了。

面对这位大有能力的神的儿子,你会这样想吗?或许当时刚刚吃饱的犹太人也是这样想的:他们强逼耶稣做王。他们要耶稣带领他们,他们那种热切盼望的心,就好像羊群没有牧人一般。只是,我要提醒你,摩西怎样对以色列人描述这位应许的先知呢?在申18:15,有一位先知要兴起像摩西,以色列人要听他的。

申18:15 耶和华你的 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

现实却好像是反着来:众人并没有顺服先知,而是要强逼他做他们的领袖,要这位先知符合他们的期待。

众人期待着什么?首先,他们期待着跟从这位大有能力的领袖可以一直有饼吃,可以不再劳碌受饿,不再有食物短缺的问题;第二,这位大有能力的先知可以有稳定的、和平的、不再有压迫和奴役的生活,他们可以安居乐业,不用再漂泊,更不用在厦门“租房做教会”,可以有一个公开的、稳定的建筑一起敬拜,这样的场景想想就会乐出来。

然而耶稣退去了,耶稣知道他们心怀鬼胎。我们稍稍向后,看耶稣自己对他们的评价,我们就知道这些人其实心里不只是单纯的认出这位弥赛亚这么简单,他们更想要利用这位弥赛亚给他们一些现实的祝福和恩慈。在本章的26节,耶稣说:这些人找他,并不是因为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

然而,我仍要提醒的是:摩西说,你们要听从他。我们要听从我们的主。

我们像这里的众人那样期待着那必朽坏的食物,然而,当末日来到,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彼后3:10)。到那时候,你所劳碌的这些必朽坏的食物还会存留嘛?耶稣说:

【约6:27】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 神所印证的。”

人子所赐下的食物是什么呢?耶稣说,这食物就是他自己。

【约6:35】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约6:51】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当然,这里耶稣说的他的肉只是一个比喻,不是指真的他的肉,要不然我们现在也吃不到了。耶稣的肉指的就是耶稣他自己。在这里,耶稣明显的在讲这样一件事:

我们要以耶稣的生命作为我们生命的粮。

以色列人的祖宗吃了从天降下的吗呐,他们还是死了;这群跟从耶稣的人,吃了从天降下的五饼二鱼,他们最终还是会死;腓力手里的有再多的钱,明天还是会缺乏;安德烈手中的五个饼两条鱼,明天还是不够满足他们饮食;你不要以为忙过这段时间,过一段就会好了,如果你不能在忙碌中得安息,在清闲的时候也不会;更不要奢望真教会有一天能不再面对逼迫,倘若那一天短暂来到,是神给我们喘息的时间,请不要忘记耶稣说过的话:人子怎样受逼迫,我们同样会受到逼迫,只是,仆人不会高过主人。

你听出来了嘛?无论你经历多么大的艰难,像是安德烈和腓力那样;或是你经历多么大的恩慈与祝福,像是这些跟从的人那样——这些都无法真正让你得到饱足。真正让我们得到满足的,只有基督,唯有耶稣,才是我们生命的粮,才能使我们不再饥饿,除此以外别无他路。

因为罪使我们的内心有一个空洞,这个空洞大到任何影响力深远的成就、不带有羞耻感的亲密关系、全心全意的投身奉献、俊美的外表、在人群中被尊崇或是让你常常感到惊喜与被爱的伙伴都无法满足,它是只留给耶稣基督的,只有神的无限与权能才能填满这个空洞。

我们里面有一个向着神虚位以待的空洞,在我们让神进来填满我们最深的渴慕之前,这个洞一直都是空着的。这个饥渴啃噬着我们,唯独神的触动才能满足,而我们也永远不会在今生得到完全的满足。即使如此,我们如果能够浅尝这种满足,就算得上是不枉此生;至于将来会得到的满足,若能略得开启,则生命可算是达到颠峰了。……这些渴慕没有被神满足之前,我们将经历空虚、痛苦、呻吟,与不满足。

毕迈可牧师《人心中的七种渴慕》序言

耶稣才是那个真正的大餐。

大餐

我们再来回顾下老约翰对这个神迹的记载。当约翰在描述这个神迹发生的时间时,与其他福音书作者不同的是,约翰特别提到“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而老约翰在描述耶稣分饼给众人的时候,也似乎忽略掉了“望着天”这句其他福音书都会提及的话,约翰笔下的耶稣就像普普通通的犹太人家中最常见的情形那样:家主拿着食物,祝谢了,就依次分给坐着的众人吃。

这个情形会让你想到什么呢?

某一个傍晚,常年在外的各种亲戚兄弟姐妹都回赶回了家里,大家其乐融融的围坐在桌子旁,桌上摆着热腾腾的家常菜,热腾腾的饺子(南方或许是汤圆、姜母鸭),或许会开着电视听央视的某个节目,或者大家都在听长辈分享过去的故事。

这些场景,会让你想到什么呢?

当老约翰回想起来,耶稣在五饼二鱼神迹时分饼给大家的一举一动,又想到那时在逾越节附近,以及耶稣与他们同在时的种种,是否更加体会当时耶稣的心呢?

【约6:53】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

这位以色列人的兄长是在说:我才是那逾越节真正的大餐,是摆在逾越节桌子上那只被杀的羔羊,是使你们得生命的羔羊。你们吃吧,你们喝吧,这只羔羊才是代替你们承受了罪的刑罚,使你们真正逾越过神公义的审判的那位。

而只有被代赎的生命,才是不会面对那真正死亡的生命;只有被代赎的生命,才能使被罪破坏的人性的一满足;只有吃耶稣的肉,喝耶稣的血,我们的生命才会与祂链接,祂的生命才会成为我们生命的粮。

当约翰写道“【约6:27】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时,是否也在请求大家反思,你所追求的是逾越节晚餐上的饼,还是逾越节上那真正的主角呢?

在这里,我也要请大家反思,你渴慕的是逾越节的零食,还是那个真正的大餐呢?

我们一同祷告。

《对抗怒火》28天灵修

饶恕

Day1
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
这人是有福的!
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主啊,你饶恕的人是有福的
这人是有福的!

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就是如此
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
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
我的精力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
(细拉)

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主啊,求你使我开口向你陈明
不隐瞒我的恶。
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
你就赦免我的罪恶。
(细拉)

为此,凡虔诚人都当趁你可寻找的时候祷告你;
大水泛溢的时候,必不能到他那里。
你是我藏身之处;#你是我的藏身之处
你必保佑我脱离苦难,
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
(细拉)

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
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戒你。
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
必用嚼环辔头勒住它;#骡马要用辔头才能驯服,我也好像如此
不然,就不能驯服。

恶人必多受苦楚;
惟独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
你们义人应当靠耶和华欢喜快乐;
你们心里正直的人都当欢呼。
(诗篇 32:1-11 和合本)
2022-01-02 00:53

Day2
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耶稣对他说:“西门!我有句话要对你说。”西门说:“夫子,请说。”耶稣说:“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呢?”西门回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稣说:“你断的不错。”于是转过来向着那女人,便对西门说:“你看见这女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发擦干。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就不住地用嘴亲我的脚。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于是对那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同席的人心里说:“这是什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
(路加福音 7:36-50 和合本)

恩典多的人显明他的罪更多。

Day3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然而, 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何等大恩。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 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 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以弗所书 2:1-10 和合本)

Day4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
凡在我里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
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不可忘记!
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
医治你的一切疾病。
他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
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
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
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

耶和华施行公义,
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
他使摩西知道他的法则,
叫以色列人晓得他的作为。
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
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
他不长久责备,
也不永远怀怒。
他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
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神的“饶恕”
天离地何等的高,
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
东离西有多远,
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
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
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
因为他知道我们的本体,
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我们不过是尘土

至于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样。
他发旺如野地的花,
经风一吹,便归无有;
它的原处也不再认识它。
但耶和华的慈爱归于敬畏他的人,
从亘古到永远;
他的公义也归于子子孙孙-
就是那些遵守他的约、
记念他的训词而遵行的人。

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
他的权柄(原文是国)统管万有。
听从他命令、成全他旨意、
有大能的天使,都要称颂耶和华!
你们作他的诸军,作他的仆役,
行他所喜悦的,都要称颂耶和华!
你们一切被他造的,
在他所治理的各处,
都要称颂耶和华!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我的心呐,你要称颂耶和华!
(诗篇 103:1-22 和合本)
2022-01-04 07:30

《对抗怒火》笔记1

愤怒的可怕:如果你在愤怒中挣扎,一个简单的行为就能给你最爱的人带来巨大的伤害。一旦怒火燃烧起来,你是无法靠意志来控制的。它继续燃烧--你的一部分希望它如此。後来,当怒火熄灭时,你望着烧焦的废墟,悔恨交加。

像神那样思考

愤怒无法用一个词来描述,弗4:31用了六个词来描述愤怒的人:一切苦毒,恼恨,愤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

苦毒:固执地拒绝释放伤害你的人

苦毒:一种持久的愤恨,心里拒绝和解。

一个苦毒的人会有意识并且刻意地愤怒:他拒绝放下所受的伤害,他执意要让另一个人付出代价,他说服自己愤怒是有理由的。

有时候,苦毒不是专注于冒犯的人,而是一个人所处的境况。这种人的不满最终是指向神。尽管饶恕的心应当取代苦毒的心,圣经从未说我们要饶恕神 --› 纪念并肯定神性情的某个方面,这是处理对神苦毒的最佳方式。诗篇13 73 88 142

取代苦毒:饶恕

在人面前,战胜苦毒的圣经策略是饶恕。

饶恕是承诺免除你认为冒犯者因造成的伤害而应得的惩罚。圣经教导说:饶恕人是因为你在最不配得饶恕时,神饶恕了你。 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苦毒是我们自己设立的牢房,而饶恕是打开狱门的唯一钥匙

Note:2022-01-02 00:42

恼恨:怒气的大爆发

thymos原意为空气、水或地面的剧烈运动。它很好的描绘了常被隐藏或意想不到直至突然爆发的那种愤怒。
这个词所隐含的剧烈和破坏程度:当地震来临时,几百年的发展可能在几秒内变为废墟。

恼恨描述了审判的破坏性结果。因为我们的审判--不像神的审判--是不完全的,圣经不鼓励我们表达自己的恼恨。

  • 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或译:阴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以弗所书 4:31 和合本)
  • 但现在你们要弃绝这一切的事,以及恼恨、忿怒、恶毒(或译:阴毒)、毁谤,并口中污秽的言语。(歌罗西书 3:8 和合本)
  • 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加拉太书 5:19-20 和合本)

发脾气:事实上,判断发生在先。判断之后是回应。如果我们只处理脾气的发作,成效会是短暂的。我们在怒气爆发之前先对境况做了判断,因为似乎没有人注意到眼前的不公,我们就大发脾气(thymos时刻)。

事实上,这是判断并紧随回应。

我们对迅速做出并常常缺乏理性的判断过于自信,这使脾气的发作看似合理。

取代恼恨:忍耐

圣经提醒我们,我们不应当总是相信自己对一种情况的主观评估。我们需要耐心等候神的作为。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译事)。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或译:让人发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马书 12:14-19 和合本)

为了克服发怒的欲望,你必须留出空间让神来做工。
罗马书12:19的另样翻译:

不要执意报复,这不是你该做的。“我会做出审判”,神说,“我会妥当处理”。

为了克服脾气暴躁,你必须在判断时忍耐,而不仅仅在脾气发作时忍耐。谦卑的接受这一现实,那就是你可能没有掌握所有的细节,承认你不完全知道另一人所想的事。不要只是无意识地认为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不要自以为聪明。尽管你不是全智的,神确是,因此用深思熟虑的忍耐取代急躁的怒气。在吼出自己的想法前,先给神时间分享祂的想法。
2022-01-02 20:22

忿怒:稳定持续的气愤--缓慢的燃烧 orge

希腊文orge描述了一个花很长时间思考如何回应的人的愤怒。当他花时间思考时,他不是在寻求以替代的属灵品质会耐心等候神。他反而执意停留在伤害、论断和气愤中。

当我们专注地认为自己如何被伤害,我们就产生了一种权利感。--这正是先知约拿有的那种权利。orge里面有确信,这个人不会轻易相信自己错了。他们对结论投入的太深,不会轻易屈服。正如约拿,当我们选择专注自己如何被伤害,我们会发现愤怒是一种网罗--也许是一种诱人的网罗,但依旧是网罗。

大多数人认为愤怒只是一种情感,然而,当愤怒和爱触及我们的情感层面是,它不完全是感觉。圣经把诸如愤怒和爱的回应更多地定义为选择,而不是情感。

威廉•巴克对orge一词的定义:忿怒的人琢磨、深思并沉湎于令他发怒的事。他是在选择思考激起愤怒回应的事。

如此想象一下,你的思想是情感的燃料,而你的情感成为确信的基础。当你琢磨并沉湎于所受的伤害时,你是在给那些情感添加燃料。当你为情感添加燃料时,它们似乎燃烧的更旺。你觉得它们似乎正发生在你身上,你似乎是这个过程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动行动者。正是你再用自己的想法挑旺情感之火,这一点很容易被忘记--哪怕暂时被忘记。

我们觉得自己的情感如此真实,我们更容易认为它们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事实上,它们只是以我们的想法为基础,我们因骄傲而认为,我们的想法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这就是约拿为何确信自己的发怒是合理的,哪怕他没有这样的权利。

具有嘲讽意味的是,约拿亲身经历过神的怜悯,并肯定了有关神性情的真理。然而,他在愤怒中固执地拒绝让神施恩怜悯于尼尼微人。约拿不愿让自己的想法与充满恩典怜悯的神的想法一致,他若这样做了,就会停止挑旺自己的情感之火并削弱自己错误的信念。可悲的是,他没有这样做。只要我们头脑清醒,我们的思想过程总是选择过程,哪怕我们不觉得如此。

为了克服在orge这种愤怒上持久获胜,你不仅需要处理自己的情感,还需要重建自己的信仰体系。

取代忿怒:爱

当我们相信自己受到伤害时,我们很容易感到没有被爱。

有一则消息提醒你,毫无疑问,你是被爱的: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 3:16 和合本)

不断思考神的爱能够有力取代沉湎于你的愤怒想法。耶稣的一生见证了这一点:

  • 在祂最需要的时刻,最亲的朋友背叛了祂。 太26:31

那时,耶稣对他们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
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
我要击打牧人,
羊就分散了。(马太福音 26:31 和合本)

  • 祂花了数年培养的一个知己被拦了祂。 可14:45

犹大来了,随即到耶稣跟前,说:“拉比”,便与他亲嘴。(马可福音 14:45 和合本)

  • 宗教领袖因政治利益排斥祂。约18:14

这该亚法就是从前向犹太人发议论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约翰福音 18:14 和合本)

  • 变化无常的人群对抗祂,五天之前这些人却欢呼祂以君王的身份到来。

祭司长和差役看见他,就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彼拉多说:“你们自己把他钉十字架吧!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约翰福音 19:6 和合本)

耶稣如何指引自己的想法呢?请注意约17最后的祷告:

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约翰福音 17:24 和合本)

通过深思父的爱,耶稣能够充满恩典地回应最激烈的对抗。创造并维持万有的神没有担起权利的重任,而是取了奴仆的形象。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 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 2:5-8 和合本)

当祂深思父的爱时,祂就能很好的爱人,并避免恶的试探。
2022-01-04 08:04

p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