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 下的文章

书读|《魔鬼家书》Letter 22

本篇比较难懂,不容易提炼出一个主题。思来想去,稍写写对魔鬼的话的一些评论作罢。

骨子里是个享乐主义者。……在海的远处,在那汪洋的远处,有快乐,而且快乐更多。对这一点并不隐讳:在右手边有“永远的福乐”。……的世界塞满快乐。那些人类一天到晚在做丝毫不会介意的事情——睡觉、洗澡、吃喝、做爱、玩耍、祷告、工作。

上帝喜悦人享受在祂创造的世界里,也喜悦人享受在祂里面。在欧洲这几周的生活让我更加感受到上帝创造的美妙:由于夏令时+法国人下班早的缘故,下班的时候仍然阳光明媚,距离天黑还有三四个小时的时光,时间好像一下子多了出来,总想在太阳下山前做点什么:走走、看看,享受在每天的生活里。——即便每天是日复一日的买菜、吃喝、睡觉、工作和祷告。单单这样的每日生活就已足以充满喜乐。

音乐和静默——我对这两样都恨之入骨!谢天谢地,自从我们的父进入地狱以来——这比人类出现要早上无数年,地狱里没有任何一寸空间、任何一段时间降服于这两种可恶的力量,喧嚣占领了地狱的一切——喧嚣,伟大的活力,是一种狂喜、残忍、精力充沛的生物在声音上的表现——单单喧嚣本身就可以保护我们远离愚蠢的良心不安、绝望的愧疚和无法忍受的希望。

音乐和静默。当人沉静在思考或是生活当中的时候,会发现这些事都充满乐趣。无论是买菜、做饭、工作或是祷告,倘若心无杂念的享受在其中,而不是内心充满喧嚣、悸动不安的情愫,这一切都令人如此的享受。

当安静下来后,会为想到新的食物做法而欣喜、会为这公交司机愿意多等我一分钟充满感激、会为读经灵修时收获对祈祷的回应而倍感信心、会为这在祈祷的时候越发能沉静己心而知足……当人心安静下来的时候(我不愿讲“内心的安宁”这种心理学术语),便知道何为善。

就像诗篇23里所说:

【诗23:2】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诗23:3】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诗23:4】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躺卧并不是躺平。而是好像一种场景: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草坪上读书、玩耍或是不疾不徐的做着自己的工作。无论在“做”什么,都平静安稳,即便正在经行死荫幽谷也毫不惧怕,这才是真正的休息。

愿我能常常为上帝而感恩,长久躺卧在祂身旁,顺从祂的引领(少遭受些仗和竿)。

书读|《魔鬼家书》Letter 21

本篇关于脾气。

“脾气”这种东西,并不是无所谓情绪失控的结果,它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他的家教、他所受教育以及,他对人生最深刻的追求。

单单运气不好并不会激起人们的怒气,只有他们把运气不好看成是一种伤害的时候才会气恼。受伤害的感觉会在合理要求遭到拒绝时产生。因此,你的病人在生活中认为自己理当得到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常会有受伤害的感觉,结果,脾气就会越来越暴躁。

在BC关于怒气的辅导中,提出人在怒气发作时,往往有的一个前置心理活动:权利感。当你觉得你应该被如何对待,而对方并不如此对待你时,怒气就有可能被激发。是有可能,并不是一定会有怒气。

你觉得你的时间应该归你所有,不应该被打搅,当别人打扰到你时,你就有很强烈的受伤害感;你觉得你的男朋友/女朋友(丈夫/妻子)应该这样这样的表现才是爱你,而他/她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于是,你就有很强烈的受伤害感。当然,这些行为并不总是激发怒气,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家教让我们学习体谅、宽容别人,但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当这种事情不断不断地发生的时候,我们心中渐渐萌生出地那种忿懑。

私酷鬼说:

要让他开始每一天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二十四小时的合法所有者。要让他觉得在这笔财产中,那不得不转让给他雇主的一部分时间是一项极重的税赋,而经他允许用于履行宗教义务的那部分额外时间则是一份慷慨的捐赠。要让他认为,在某种神秘意义上,抵扣这些指出的时间总体是他自己与生俱来的权利,绝不容许他对此有丝毫的怀疑。……要把这个假设用黑暗包裹起来,是他认为自己的时间归自己所有,并让这种感觉静静地蛰伏在那片黑暗的正中心,未经省察却暗暗发挥着作用。

我们最容易宣誓主权的,就是时间。我们似乎有时间,有权利安排自己的每一天:我要几点起床、几点上班、几点吃饭……这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的合理。可是,甚至连魔鬼都知道,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清楚的意识到,人既不能创造,也无法挽留时间的一分一秒。时间完全是白白地馈赠给人类使用。

类似的,当我们要求身边的人、或是配偶/伴侣改变之时,我们若停下脚步稍加思考,就很容易想清楚这样的问题:我既没有创造那个人,他的一丝一毫都不是由我而成,他的生老病死我都不能改变丝毫。我又有何资格要求对方为我改变呢?

私酷鬼告诫瘟木鬼,最佳的策略是:

普遍的占有感应该时时刻刻得到鼓励。人类总是宣称自己拥有种种所有权,无论是在天堂和地狱,这些宣告听起来同样地滑稽可笑,因此我们要让他们一直这样自作主张下去。

魔鬼甚至清醒,我们的身体都不是我们自己所有。

现代人之所以在性方面对守贞有抵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相信身体归自己“所有”。但身体其实是一笔巨大而危险的财富,搏动着那股创造世界的能量,他们还没来得及同意,就发现自己在身体里面了,而他们何时被撵出这些身体,也全由不得他们自己!

完全同意!我常常想,要是我能选择的话,一定跟我父母商量不要把我生在这个世界上。可是我没得选,他们没经过我同意就把我生了出来!他们侵犯了我的生命权!(just kidding)

在另一方面,我们的语言系统也被极大的污染了。

我们不仅通过骄傲,还通过混淆来制造这种拥有感。我们教他们不去注意物主代词的不同含义,不去区分物主代词“我的”出现在“我的靴子”、“我的狗”、“我的仆人”、“我的妻子”、“我的父亲”、“我的主人”、“我的国家”和“我的上帝”中时,其内涵存在着由低到高的细微层次差别。我们能教会他们把所有这些“我的”的含义都简化为“我的靴子”中归我所有的那一层意思。

是的,这就是魔鬼的诡计与人心的罪恶。魔鬼污染了我们的语言系统,而我们自己选择了“所有权”。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当我们在诠释与“我的”相关的事情时,我们都会不由得把自己放在或是造物主、或是囚徒的地位。我们常常不自觉刻意夸大自己对某种事物的所有权,好像自己主宰对方生死;或是通过“偷梁换柱”来刻意曲解对方的话,夸大对方带给我们的伤痛,同时以同样的方式刻意弱化我们给其他人带来的伤害,好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除了任人宰割别无他法。

人就是这样莫名其妙的诡诈。只是大多数人经过教育更善于隐藏和原谅,在那些不成熟的人身上,则以幼稚和接连不断的情绪失控发作出来。

下午在办公室,同事Y抱怨了她们一同旅行时,同事C的各种无语行为:既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又根本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总是觉得他对同事们都很友善(然而其他同事并不觉得),但是别人却总是伤害他。而他自己的情绪也很容易发作,就像小孩子一样,脾气上说退群就退群,说绝交就绝交,脾气过去也不会跟对方道歉,仍然觉得自己是对的。

同事Y说,他们家是农民farmer,感觉就像乡下人没见过世面(我理解应该是那种极度的自我中心、没有学会情绪管理以及意气用事的意思)。我说应该不是吧?I国的农民应该挺有钱的,应该不是乡下人,估计算是地主。我们就打趣道,可能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吧。

地主家娇生惯养的傻儿子,最容易表现出的心理特质就是:极强的自我中心。用今天的主题来解读,就是对万事万物都有一种“天生的权利感”:我的!

只是,真的是你的吗?

书读|《敬虔的丈夫》:改变的可能

最近读到的很有感触的一段文字:

不管你生命的状况如何,你都不可停下脚步,更不能固步自封。要成为一个敬虔的丈夫,

  • 首先,你必须和神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 其次,你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必须定睛效法你面前那完全的榜样,不断成长;
  • 第三,你须认识到罪是你的拦路虎。

关于这一点,你要怀有极大的盼望,因为靠着神的帮助,你是可以公开地认罪并离弃罪的。没有一个基督徒丈夫命中注定是肉体的奴隶,无望地被他自己过去的经历或人格类型所捆绑,被前人坏榜样所影响。人一旦愿意为自己的罪承担责任,借着神的恩典,他就能有改变。

《敬虔的丈夫》

书读|《魔鬼家书》Letter 20

本篇继续讨论性贞洁。

这下可好,你的病人在目前情况下发现这些攻击不会永远继续下去的危险真相;无知的人类会以为自己根本没有摆脱我们的希望,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这原本是我方最厉害的武器,在病人发现真相之后,你就再也无法使用它了。

绝望是一切未来的敌人。

没有什么话比“我对xxx感到绝望”更让人难过:“我对这段关系感到绝望,看不到任何的盼望”、“我对现状感到绝望”、“我对人生感到绝望”……这些话的影响或许要许许多多个日夜才能被渐渐抹去。宣告失去盼望的同时,也宣告了对未来的终结。

魔鬼尚且知道,牠只能暂时的攻击人类。上帝是一切盼望的源头,祂使得信心、盼望和爱在地上长存,永不失落——只要回到祂的面前,只有祂才是盼望的源头。就像成圣的过程就像在不断上升的扶梯上玩悠悠球:有时上,有时下,有时甚至比原来某时更低落,但由于扶梯一直在上升,我们最终也越来越像基督。

那些穿着游泳衣或紧身衣的真人其实是被勒紧、支撑起来的,这能使他们看上去既苗条又有男孩子气,而一个自然而然发育完全的女人根本不可能瘦到那个地步。同时,我们却教导现代人相信,这才是“率真”、“健康”、回归自然。结果,我们让男人的欲望指向某种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让眼睛在性欲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与此同时,使眼睛所渴求的越来越难以在现实中找到。

这个世界与其文化充斥着许多谎言:这个世代追求的理想婚姻伴侣与上个世代不同,下个世代又与我们的世代有着差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好,俗称“审美”。但无论哪种喜好都是与婚姻最本质的需求无关。

我对婚姻浅薄的理解在于:两个人可以相互扶持、并肩同行的奔走天路。按路易斯更优美的文字来说,是“结成于灵性有益、幸福美满、能繁衍后代的婚姻”。当然,我的境界没有路易斯那么高,目前也没有什么特别高的属灵追求。只是简单地觉得,我自己不适合单身,也需要求神为我预备可以和我一同面对每天的挑战、彼此扶持、共同努力遵照上帝的律法生活的人。

想到前两天被提醒说,妻子的角色有时候很像圣灵。按照释经法来说,这句话是阿门的。因为保惠师、劝慰者与帮助者这些词汇既被首先用来描述配偶(创2)、也在后来被用来描述圣灵的工作。从这个角度看,只有像我这些“残缺品”男性才需要一位帮助者来成圣。

真的是苦了这些姐妹们:既要对付自己的罪,又得面对常常在罪中的丈夫,还要用忍耐和温柔帮助丈夫成圣。这个巨大的责任跟丈夫的供给家庭所需、全心爱与保护妻子、担负起属灵的领导责任相比简直不在同一水准。

如果你认真仔细地研究过男人的心思,就会发现他至少被两种想象中的女人吸引——贤妻良母型的维纳斯和地狱型的维纳斯,而且他的情欲根据其对象的不同在性质上也有差别。第一种类型的女人会使他的欲望自然而然地依顺仇敌心意——那种女人很容易搅合上仁爱,随随便便就听命完婚。……另外一种类型的女人,他如野兽一般地渴望得到她,而且渴望满足这种兽性肉欲,这种类型的女人的最佳用途是吸引他彻底远离婚姻,但即便结了婚,他也会把这种女人当成一个奴隶、一个偶像或一个帮凶来对待。

路易斯作为男人确实深刻地了解男人。当年龄越来越大,心智越来越成熟的时候,自然知道哪种人是对自己的一生最有益的,但是可遇不可求,哪个少女不是从叛逆走向贤淑?或许需要时间和经历,或许更属灵一点说需要预备伊心。

这些年也见到很多“非贤妻良母型”的女士(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有,基督徒更多)在结婚之后越发的贤淑、体贴自己的丈夫和家庭。提摩太·凯勒在《婚姻的意义》中提到,我们不是生来就有能力去爱,爱的能力需要被训练,而婚姻就是最佳的爱的训练场。

书读|《魔鬼家书》Letter 19

本篇继续讨论上帝之爱与人生素材。

我曾经清楚的阐明,所有自我本身固有的特性就是竞争,因此仇敌所标榜的爱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若果真如此,那我为何又再三警告说真的爱那些人类寄生虫并希望他们得到自由和永生?……所有那些关于爱的空话一定是为了掩饰另一种东西——创造他们,还为他们费劲心思,这背后一定有某种动机。正式因为我们无法查明其真正的动机,大家才会容易偏题,谈起来好像真的拥有这种不可能存在的爱一样。……这个问题恰恰是我们的父和仇敌反目成仇的一个主要原因。

上帝的爱是什么样的呢?基督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祂爱我们,为我们舍己,爱到一种地步,甘愿为毫无价值的我们死在十字架上。

最近思想这样一个叙事的时候,想到了一些天前有人在愤怒中说出的几个字:PUA。按照我目前对PUA的理解,这个基督教叙事似乎是妥妥的PUA典范:

a. 你很糟糕,毫无价值:你是个完完全全堕落的罪人,没有任何能力行善;

b. 尽管你很糟糕、毫无价值,我仍然看重你:在你仍在罪中的时候,基督就已经爱你、为你死在十字架上了;

不知道诸位如何评价这个问题?以下我略作个人评述,如您不认同,欢迎写文章骂我。我们都古典一些,不要在评论区唇枪舌战。如果我写了篇文章您不认同,您写篇文章有理有据的批评我(我也可以帮您原样代发),这样就有了两篇文章的思想交锋,您既收获了成就感也收获了读者,我也同样,何乐不为?

鄙人惊叹于,当这个世代一直在鼓吹自我,强调你很棒,你很优秀的时候,这个传统的基督教的古旧叙事方式竟然仍对人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尽管它被用到了错误的地方。魔鬼并不是重新创造了新的世界,而是极其擅长地把原来世界扭曲、错误的诠释以至于人心逐渐被其笼络。

不妨按叙事逐一分解:

a. 你很糟糕,毫无价值。

这句话是关于事实层面:你真的很糟糕吗?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我们自我价值认同常常建立在自己所拥有的事物上。

比如,我是某知名高校的doctoral student、本硕博都是在“985高校”,这可以成为我的自我认同;可是,我想和我类似经历的人或许都有过对自己深深的失望,这种“认同”不会带来任何盼望,反倒是一种牢笼,让人深深的陷在绝望当中;

比如,我在过去的十年(2013-2022)当中有着丰富的履历、充足的教会生活与带领经验,这也可以成为我的自我认同;可是,我仍能记得2018年,我和A弟兄在湖畔夜聊时,我心中对满是对曾经服侍过的弟兄姐妹的愧疚。2017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无法从自责与被定罪中走出。如此真的可以成为让我认同我自己吗?

我所拥有的事物总有一天会失去,我所经历的过往从来没有100%的充满愉悦和欢心,那些“光鲜”的履历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对别人的伤害。

我确实很糟:

我求学路上有很多人为我默默付出而我无法给予任何回报,甚至都记不起他们的名字;doctoral student的身份只是因为我不愿意工作,选择了一个我可以应付得来的学科、课题;并不是我足够聪明,我看不懂的内容比我看得懂的更多,也不是我多努力,我常常偷懒闲散(被我妈从小骂到大)、很多事情敷衍了事;也不是因为有什么才干在教会服侍,我很清楚我固执、骄傲也易怒,是教会的长辈和弟兄姊妹愿意接纳、包容我的轻狂……

如果继续说下去,我可以罗列一堆我的糟糕之处。这就是我的自我认知:我很糟糕,确实没什么价值,只是勉强应对现在的生活罢了。 我不觉得这和自卑或是自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清楚了解我的能力与处境。

b. 尽管你很糟糕、毫无价值,我仍然看重你。

在我过往的经历中,很少有人对我这么讲。记忆中最类似的话,是大概十年前,我一个人外出上大学时,(应该是)我奶奶对我说,男孩子还是出去闯闯,只是不管啥时候,觉得在外面太难、过不下去了,都可以回到家里来休息(记忆里还有一句:只是别在家呆太久,休息好了就走,年轻的时候总要多出去看看)。

在外的这些年,这句话一直都是我的鼓励。我心里很清楚,无论何时,只要我想要回家,我都可以在家里睡一整天,无论何时,家人都会接纳我。

对我来说,问题很简单:那个愿意对你说,他看重你的人是否是真正的爱你?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很难。爱这个东西,真的需要时间和勇气才能让人确信。

如果一个人看透了我所有的糟糕,仍然愿意按着我的本相接纳我,爱我,这大概就是最无私之爱了吧。

只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魔鬼始终无法理解这种无私的爱,于是便离上帝越来越远;人心也很难理解这种无私之爱,除非他们经历过——他们把它叫做恩典。恩典就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它给了原本不配得到的人,它爱了这个饱受这个世界折磨的人。

就连魔鬼也说:

祂的王座就是这个秘密。祂那个小团伙屡次供认,只要我们理解祂所说的爱是什么意思,这场战争就会结束,我们就会再次进入天堂。

在最后也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提醒:

一个人进入恋爱这种精神状态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这种问题应该让他们去问才对!……你难道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根本没有答案的?要紧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一种精神状态会使一个特定的病人靠近仇敌呢,还是离我们更近一些;除开这一点,那些是非对错全部都是无所谓的。

对于这个提醒我没有什么要comment的,我需要的是好好的祷告认罪和悔改。

书读|《魔鬼家书》Letter 18

本篇关于爱情与性的试探。

整个地狱哲学的根基建立在一个公理智商,即此物非彼物、是己则非彼。我的好处归我,而你的好处归你。一个自我的所得必为另一自我所失。……这种“吸收”对于野兽而言,是以撕咬吞食的形式出现;对于我们而言,这就意味着一个弱者的意志和自由被一个强者吞没。“存在”就意味着“竞争”。

这一篇书信好像是上帝在对我讲话。

这封信的内容让我回忆起和H女士分手的前后,我们似乎都陷入到这种来自“地狱的哲学”当中:争竞,互不相让,似乎只能有一个存在。而在关系中的男性往往是那个意志和自由的强者(至少我是),常常把弱者吞没。

在我和H女士最后的一个月中,想必她会有很强烈的这种感受。(当然她应该看不到这篇文章)她总是笨口拙舌,只能模模糊糊描绘出那种敏锐的感受,而我的理解力甚是堪忧,即便她勉强描绘出来了,我也不能把它同我建构完整的知识库(problem-solution kits)相对应。我们极难沟通,并不仅仅是我们的心上了锁,我们彼此也都陷入了地狱的网罗。我们大声疾呼对对方的的渴望,可是只能听见地狱烈火的嘶吼。

或许那就是地狱吧:扭曲了所有正直与善意,在人心中不断的撕扯。

仇敌的哲学却偏要不断地企图规避这个一目了然的真理。祂旨在制造一个矛盾体:万物既多种多样,却又莫名其妙地归于一体。一个自我的好处同样会让另一个自我受益。祂把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称为

我常常想,上帝所说的与我理解的爱有很大的不同。祂的爱常常是血淋淋,难以让身在其中的人接受的。坦白说,我有后悔过:如果我在不违背律法的情况下,无限制的接纳、理解和倾听对方,或许不会到现在这种结局;如果我真的体会了上帝那种舍己、包容的爱,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求自己的益处……

在懊悔中停留了很久,但我知道我现在的生命无法做到。我接受现在的自己,因为上帝造我是如此。It's a long way to go, I donnot know where it will be, but I know God is with me. 我只能盼望有一天,那位一直带领我的上帝能够让我稍稍的有一点祂的样式,正如我在去年的新年愿望中所写:愿神带领我更加的柔和、谦卑、更有祂的样式。我生来不是这样的人:我固执、骄傲也易怒,常常想掌控一切却又把诸事搞砸。我有我自己的人生功课要学,只能盼望有一天能够如此像祂…… God help me.

仇敌把一对夫妇描述为“一体”。祂没有说“一对婚姻幸福的夫妇”或“因相爱而结婚的夫妇”,不过你可以使人类对此不予理睬。……保罗认为,单单发生性关系就有“一体”之实了。因此,你可以把人类对性交真正含义的平实描述当成是“恋爱”的华美颂歌。实际上,一个男人只要和一个女人上床,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在他们中间就会建立起一种超验关系,他们要么永远享受这种关系,要么永远忍耐这种关系。这种超验关系本来是用来制造感情和家庭的,而且人若听从命令的进入这种关系,往往也产生感情并建立起家室。

坦白说,我自己有很强的性的试探。并不是由于H女士或什么外界的因素导致,是我自己不愿节制自己的欲望,心存侥幸。我的内心中对亲密关系有很强烈的渴望,或许是由成长过程中对爱的缺失(或许是原生家庭),也或许是由于在失败的恋爱关系中无法得到情感的满足(或许是渴望),或者什么原因,我唔知。但结果就是,我自己在关系中会陷入突然的不安,亟需确认,而最直接的确认方式就是通过身体的接触。

我知道圣经的命令,但当那种不安袭来时,我有意的选择这世界的方式,而不是祷告和交托。我是在关系中总是伤害对方最深的那位,也是最需要在上帝面前悔改的那位。

你可以让人类从这个真命题出发,推出错误的结论,让他们把感情、恐惧和欲望的混合体称为“恋爱”,认为只有“恋爱”才能让婚姻幸福或者圣洁。……也就是说,“恋爱”发生在为彼此忠贞、为传宗接代和良善愿望而缔结的婚姻之前;即将宗教情怀虽然经常伴随着归入信仰而生,却也并不总是与其同步。换句话说,仇敌其实是把“恋爱”作为婚姻的结果应许给人类,而你要把“恋爱”涂上浓墨重彩并加以扭曲,鼓励人类将之视为婚姻的基础。

这段话我不是很理解。不知道后续的解读是否是正确的。

路易斯是否在说,“恋爱”这个现代的概念所描述的场景其实是发生在婚姻之后,真正的爱情是在结婚之后产生的?不过,很认同他所说的“恋爱”包含了感情、恐惧和欲望。很久之前听过一个关于恋爱的公开课,其中有介绍道爱情中一定包含着欲望和感情,但是当我真正体会的时候,发现其中也包含着恐惧。惧怕失去、惧怕自己惹对方不开心、惧怕自己的某些行为会让关系被破坏,H女士之前以为只有她有这种惧怕的感受,其实我也有。只是,不同的人在处理“惧怕”时会有不同的反应模式罢了。

我在这里的问题是,如果“恋爱”发生在婚姻之后,那为何而确定伴侣关系呢?路易斯似乎给了答案,我不确定是否是此。

若一种伴侣关系是出于相互扶持、持守贞洁、传承生命而缔结的,他们就会认为忠于这样的关系是低俗的,不如初遇一阵短暂的激情而结成伴侣关系来的高贵(别忘了要让你的病人对婚介所产生极大的反感)。

或许,答案是:出于相互扶持、持守贞洁、传承生命的缘故。并不甚理解,但是或许这是对的。求主帮助我可以常常为此祈祷。

书读|《魔鬼家书》Letter 17

本篇关于贪馋。

这个妇人现在处在一种可以成为“我只是想要……而已”的精神状态中。她只是想要一杯泡得恰到好处的茶而已,或者只是想要一个煮的恰到好处的鸡蛋而已,或者只是想要一片烤的恰到好处的面包而已。但是她重来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佣人或是朋友能够把这些简单的事情做得“恰到好处”——因为在她的“恰到好处”当中隐藏着一种贪得无厌的需要,要求得到她想象当中自己过去记忆里那种精准且几乎无法满足的的味觉快乐;……如今,日积月累的失望使得她每天脾气都很糟:厨娘辞职不干,朋友日渐疏远。


曾经我也执着于那种恰到好处的快乐:食物要刚刚好;书卷要整洁;实验结果要达到publication级别——总要满足某一个“标准”,“刚刚好”达到标准才可停止。正如文中所写,从心态上似乎并没有可责之处:我只是想要【把这件事情做好】而已。

追求卓越有错吗?力求精准有错吗?对自己严格要求有错吗?似乎都没有——这就是私酷鬼的高明之处。牠借着那些看似没有错误地、合理地要求让人心被奴役。

私酷鬼写到:

因为在她的“恰到好处”当中隐藏着一种贪得无厌的需要,要求得到她想象当中自己过去记忆里那种精准且几乎无法满足的的味觉快乐.

简单来说:她心里设置了一个无法达到的标杆,去让别人满足。别人几乎无法让她的心得到满足,因为那个“标准”只在她的想象当中。这种不满足让她持续不断的失望,让她的脾气变得暴躁,周围的人日渐疏远。

私酷鬼在早先的文字中对此评论道:

若对方有异议,她会说这么做只是为了避免浪费;而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我们已经使受制于自己对特定精致度的追求,看到那些端来的食物比她碰巧需要的量多,她觉得自己的精致度收到了侵犯。

我无法否认,努力追求达到某个目标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对错。但正如私酷鬼所说,当我们变得贪得无厌、吹毛求疵的时候,对某件事情要求过高时,我们就很容易被冒犯。我们的心也开始变得不知足:这件事明明很容易达到,为何就是无法做到呢?如果这种不知足是对自己,很容易演变成自卑/自负;如果是对别人,撑场成为怒气源泉。

可是,为什么不知足呢?是对上帝的恩典不满意吗?或是对上帝给予你的不满意?经上说,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不能看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保罗也写到: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门开一条出路。

接受现状并不意味着躺平,固执的自欺才是。

用圣经的话讲,顺服神赐下的处境,在当前的处境下尽力过圣洁生活,思想上帝在其中的心意,仰望每日的恩典过活;而不是停留在对现状的不满,伸张自以为是的正义。

自艾或是自怜的深处都是对上帝工作的不满。

就如这个妇人:今天的食物太多了吗?为何不放宽自己的要求呢?上帝并不是吹毛求疵的上帝,祂满有慈爱和恩典。

就如上海和国内糟糕的现状。你相信上帝在荒谬的上海掌权吗?你相信上帝是使(为了照顾一些人脆弱的良心,你相信上帝是允许……)这些荒诞不经的事情发生的那一位吗?尽管这样说很残忍,但事实就是,如果上帝在上海掌权,对上帝的信靠就只能让我们顺服现状。如诗人所说: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

对现状的抱怨就是对上帝的抱怨:我们以为我们是对的,而上帝让这一切发生,是祂错了:祂瞎了,祂看不到政策的愚昧,看不到荒诞的世界中有人正在死去,看不到在食物充足的年代有人挨饿;祂聋了,祂听不到人们的哀嚎,听不到人们的怒火,听不到人们在苦难中的呻吟。祂是那位让这一切不公与苦难毫无目的的发生,毫无怜悯与恩赐的那位。

如果我们这样想,私酷鬼恐怕要开心坏了。牠巴不得我们刻意忘记祂的良善,巴不得我们骑在上帝头上指责祂。这不就是撒旦对亚当说的那个亘古的谎言:“上帝为何不让你们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呢?因为祂很自私,不想让你们和祂一样有智慧

Il n'ya qu'un héroïsme au monde : 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

There is only one heroism in the world: to see the world as it is and to love it.

Romain Rolland.

但其实这并不是英雄主义,只是简单的信靠顺服。

preView